江大师生热议全国两会开启奋进新征程

发布者:赵明发布时间:2025-03-10浏览次数:23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隆重开幕。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师生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两会开幕盛况,迅速在校园内形成了关注两会、热议两会的浓厚氛围。大家纷纷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朝着目标坚定不移、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加快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为服务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周昕(教务处处长)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高等教育时,强调“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这样的应用型高校而言是进一步发展的利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同样提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明确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引导高校在高等教育多样化背景下,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实际贡献、特色优势,在不同赛道建优建强。在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强调“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表明国家对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新部署,使我们地方高校能更大胆进行188金宝搏官网网址导航 改革,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专业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改革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赵静(人事处处长)

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活力,作为高校人事工作者,我全程关注了2025年全国两会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部署,深感机遇和挑战并存。

2025年,我们将借助全国两会带来的政策利好,深刻认识到只有推进人事综合改革,围绕学校党委确定的“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综合改革,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这一要求,主动把握战略机遇,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提高教师素质,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新机制;厚植聚才沃土、强化育才载体,营造人才引育留用新生态;注重价值导向,健全评价体系,树立人才科学评价的新风向;提升治理水平,优化制度体系,持续打造人事人才服务的新环境。

正如两会期间许多代表热议的AI议题,都对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把稳时代脉搏,明晰未来趋势,抓住AI赋能的风口,进一步探索学校人事工作的新技术、新思路和新理念,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弘扬教育家精神,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机会、提供空间。

 

刘义(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让我们看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催人奋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行动计划,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谋划。作为一名高校从事学科建设的基层干部,深感责任与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重工科、强医科、兴文科”战略具体谋划学校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培育高水平学科成果。深入推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一流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聚焦标志性成果,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将一流学科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和湖北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以国家和地区重大发展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助推学校高水平城市大学建设,为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贡献智慧和力量。

 

阳仁强(科研处处长) 

此次两会围绕“高质量发展”“教育优先”“科技创新”等核心议题擘画蓝图,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扎根武汉、服务湖北的综合性大学科研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深刻感悟新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担当,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时讲话精神,以更高站位融入国家战略,以更实举措服务湖北发展,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上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基础研究和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聚焦精细爆破、柔性光电材料、生态环境、生物医药、大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难题,凝练学科关键问题,布局科研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实现优势成果的精准就地转化,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实践中贡献江大力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彰显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身为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也深知责任重大。

近年来,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获批“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武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实际,努力从形成工作机制、打造品牌活动、产出优质课程、形成教研成果、培养优质队伍等维度与共同体成员单位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深入参与武汉市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品牌活动,探索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学衔接融合、螺旋上升的有效方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更加积极探索讲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新方式,通过“共研共建共享”的协同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教育强国建设事业中贡献力量。

 

王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前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并且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整个报告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既聚焦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又关切人民现实生活需要,真正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特别关注到关于新质生产力方面的表述,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今年年初宇树机器人的华丽亮相,DeepSeek的横空出世,AI智能眼镜的现实应用等,不仅体现出我国在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方面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彰显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理念指引下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活力。这预示着我们在未来的竞争和发展中,已经占有了先机并将继续取得更大的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奋斗的决心,令人倍感振奋!

 

陈熙(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使命,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篇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擘画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彰显了国家以教育为基、科技为要、人才为本的战略定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振奋,更觉使命在肩,需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将三者作为有机整体进行布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细化改革方向,提出“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调破除管理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标志着从战略布局向实践操作的深化。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立足武汉本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以用为导向,协调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发展,不断探索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校、研究院、企业、行业协会有机融合新路径,将实验室建在企业,把课堂搬进工地,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在探索新路径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一系列跨越式发展,不断刷新专利转化金额新纪录,体现多学科协同创新优势,不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教育强国建设既是国家战略,亦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我们将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担当,投身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助力构建高质量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政策落地与全民协力,中国必将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筑牢根基!

 

位慧敏(校团委副书记)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振奋人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尤其关注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后,我深刻体会到其对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战略指引。

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共青团工作要“立框架,树标杆”,发挥组织优势,通过主题团日、榜样宣讲等形式,深化青年理论武装,强化思想引领,筑牢青年信仰根基;要“练内功”,完善创新实践平台,组织引导青年走进基层,亲眼看、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要坚持“服务好,支撑好”的目标,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做好网络育人,提升思政教育的生动性,把思政教育做到学生心里。

全国两会对教育话题的聚焦,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愿景。作为一名基层团干,我会笃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实践行动,以两会精神为引领,以高昂姿态推进共青团工作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郭伟(校团委副书记)

我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工作,展望规划了未来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一名高校青年工作者,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事业,在“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中久久为功,挺膺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王丽玮(智能制造学院团委书记) 

全国两会全面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作为高校共青团干部,我倍感振奋,更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懂青年使命,通过校园文化节、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挑战杯”赛事、“返家乡”社会实践等平台,引导青年学子深入领会两会精神实质,不断在思想引领中筑牢信仰根基,以创新实践回应时代召唤,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应落实“共青团促就业”工作,重点关注困难学生群体需求,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全力做好就业引航和帮扶工作。下一步,我将团结带领学院青年学子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教育引导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把个人成长与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紧密结合,以青年智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唐沙(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

在两会期间,我聚焦两会教育议题,深刻体悟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彰显的战略定力。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其铸魂育人使命在两会讨论中愈发清晰。通过学习,我明晰了思政教育者的双重责任:既要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更需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的实践转化。

  未来我将以“知行合一”为成长坐标,在理论深耕中锻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硬核,通过经典著作精读、政策文件解析、教学案例研发三维联动,构建起具有时代穿透力的思政认知体系。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浸润式学习场域,打造政治性、学理性、亲和力交融的思政课堂,使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听得进”更“用得上”,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

 

梁予源(智能制造学院202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热切关注着今年全国两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部署,也深刻体会到国家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期待。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出台,让我们在课堂内外切实感受到教育改革的热度——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全面覆盖让理论教学更立体、智能产线实训基地使工程实践更接“地气”,新工科课程体系中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融入,正塑造着我们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未来的工程师,我们既要在课堂上精研专业知识,也要在科创竞赛、企业实习中锤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站在时代潮头,我愿以代码为刻刀、以机床为画板,将“两会”精神转化为日常学习科研的行动力,用青年的创新火花点亮智能制造的星辰大海。

 

邓笑颖2022级商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

全国教育大会的顺利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印发,如一颗璀璨的启明星,照亮了教育界前行的道路。这颗“星”,不仅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无数学生、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教育愈发回归育人本质。如“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让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被更加重视,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职业教育的推进给予了学生更多样化的选择,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塑造自我、发挥潜能,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找到方向,让每一条道路都被尊重和鼓励。

我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这一代青年,既是教育改革的见证者,也是教育强国的建设者。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而我也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贾朝义(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无疑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满怀信心。李强总理在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让我备受鼓舞。这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更是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我深知,教育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更是民族振兴的关键。因此,我对这一战略充满信心,并决心为之努力奋斗。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扎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并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练就过硬本领。同时,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科学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张可心(人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作为一名关注国家发展的大学生,今年的全国两会让我倍感振奋。这次汇聚民智、共商国是的盛会,不仅承载着人民对未来的期许,更为我们青年一代指明了奋斗方向。

我特别关注两会中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过去一年,“双减”等政策的实施让我看到了国家对于青年学子的关心与重视,这让我和身边的同学有了更多时间探索兴趣、参与社会实践。我期待今年两会能进一步优化高校科研支持体系,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前沿课题研究,将论文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

两会中关于“稳就业”“扩内需”的战略部署令人期待。希望今年能推出更多校企合作实习计划,并完善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去年我校响应国家号召举行了一系列环保活动,通过旧衣改造、旧物回收等活动减少碳足迹,累计吸引上千名学生加入。我期待两会进一步细化碳排放权交易、绿色技术补贴等政策,让更多青年环保项目获得支持,将“绿水青山”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关注两会提案到投身社会实践,从精进专业知识到践行社会责任,我们将以青春之我,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彰显属于这一代人的青春风采。

 

编辑:赵明 易俊

审核:范雄飞 刘进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