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我校在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课程思政培训会。校课程思政促进中心主任、校长景新华出席并讲话,医学部、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七个理工科学院的百余名教师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会的两位主讲人分别是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王亚珍教授与智能制造学院朱文艺副教授,两位教师均为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
王亚珍教授多年来一直承担《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其负责的《物理化学实验II》于今年4月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0月,获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竞赛一等奖。她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举措、案例和成效四个方面,阐释课程思政的核心是通过课程的教与学活动来育人,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她负责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以“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为教育理念,以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实验探究、线上线下协同价值引领“三重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实验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生态环保理念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破解当下各专业培养方案调整后课程降学分、减学时大背景下,工科基础课程如何有机、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现实难题。
朱文艺副教授近5学年度教学工作考核有4次结果为优秀,曾多次荣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武汉市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感动江大人物、学校优秀党员等称号,其负责的《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课程今年4月获批第二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该课程的育人目标不仅结合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也结合学校“立德、致用、兼容、创新”的校训,以及努力建设在国内有影响有特色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办学目标,紧紧围绕课程的“机械精度”主题,着力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并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新发展理念、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朱文艺老师分享了他探索课程育人与课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软融入的方法和手段。
两位老师交流分享后,景新华对两位老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作出的努力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课程思政就是课程育人,每一门课程都有育人的目标,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希望教师们从育人目标、方法传授、理念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传授、科学精神、学习动力兴趣激发、言传身教、严格课堂管理、关心关爱学生、课程学习与实践结合等方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注重自身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形势格局,熟悉学科发展前沿,加强交流分享课程思政经验,以选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抓手,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理念,全面提高我校育人水平。
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分类推进课程思政,精准培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文:教务处 李倩
编辑:赵明
审核:刘进